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理想驶入减速带

发布日期:2025-05-30 03:56:20 浏览:37375

经历了去年的高速增长后,理想的瓶颈期特征已经越发显著。

5月29日,理想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,营收259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微增1.1%,环比减少41.4%;净利润6.46亿元,同比增长9.4%,环比减少81.7%;第一季度汽车交付92864台,略低于小鹏汽车的94008辆,位居新势力第二。

尽管还在稳定盈利,但理想的增速已是肉眼可见地放缓,截至发稿,理想汽车美股盘前下跌超过5%。

近日,据多个信源消息,理想汽车内部将今年全年排产目标调整至64万辆,其中增程L系列目标52万辆,纯电动产品目标12万辆,并通过适度成本控制,确保达成原盈利目标。由于新势力普遍是“以销定产”,这意味着理想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也从年初的70万辆下调为64万辆。

全年销量目标调整的最显著变化,在于降低L系列销量目标,同时提高纯电动产品销量目标。

这一方面来自于L6焕新版订单未达预期,且一季度交付数据略低;另一方面则源于对纯电产品信心的提升,理想MEGA Home预售以来,订单量已接近1万辆,而去年全年MEGA销量仅1万出头,加上今年7月即将发布的i8,未来纯电或将成为理想的“主战场”。

尽管从5月中旬的L系列车型的焕新改动来看,理想依然对该系列产品寄予厚望,但不可否认的是,理想的战略重心正在偏离增程这一基本盘,转向押注纯电和AI。

销量排名下滑、增长瓶颈凸显、利润空间持续承压,理想所面对的挑战,或许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。

增程产品来到拐点

5月中旬,理想L系列全系焕新,硬件和软件均迎来大幅调整升级。

Pro车型芯片升级为地平线征程6M芯片,并和Max版一样搭载了禾赛ATL128线激光雷达。不过目前仍旧不支持城区NOA,预计只等等后续OTA进行升级。

最大的亮点在于Max车型,全系升级英伟达Thor-U,单片算力高达700TOPS+,这意味着理想的智驾“天花板”再一次被拔高,并能更好地实现舱驾融合。

同时在下半年,AD Max平台将升级为VLA司机大模型方案,即从“软件驱动”进化为“AI驱动”——语音操控表现将得到极大提升,掉头、靠边停车、泊车等需求,均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解决。

此外,L系列的底盘、电池续航、外观等方面也得到一定升级,而售价并没有变化。毫不夸张地说,当VLA真正落地时,理想汽车的综合性价比和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如果放在以往,这或许意味着销量的又一次大增。问题在于,今年各家车企的改款车型,“增配”只是基础操作,不少车企还同时进行了“降价”,例如小鹏G6和G9,均是大幅增加配置和性能的基础上,还较老款降价了几万元。

这样的大环境下,理想L系列的焕新并未掀起太大浪花,L6订单不及预期,下调全年目标销量均是例证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理想汽车的焕新,又带来了一次不大不小的“背刺”。5月中旬,多位在3月买车的理想车主开始准备组织维权,称刚买车就遭遇降价。有车主表示,在买车时曾专门询问销售是否后续很快要降价,在得到销售的否定答复后才下决心提车。

原因主要在于L系列焕新版上市,理想开始促销老款库存车。有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帖称,为规避保价协议,理想不少门店将新车当作展车卖,以进行“变相优惠”。

这背后,是理想增程车型来到“拐点”的一个重要体现。一方面是竞争对手众多,L8和L9不仅面临问界M8、M9的持续挤压,领克900、腾势N9等新对手也在不断涌入;而L6和L7的性价比,也在零跑、深蓝的冲击下逐步变得“不香”。

而理想曾经的增程技术优势,也在被快速稀释。随着小鹏等“技术型”玩家的入场,理想本就不够深的增程护城河,即将面临被瓦解。

从4月交付量来看,理想3.39万辆的成绩环比下滑7.46%,再次被零跑和小鹏反超,降至新势力品牌榜第三。

不过这一点早在李想的预计当中,毕竟在理想最如日中天的去年底,理想就高调宣布转型AI公司,这正是未雨绸缪的打算。

更加务实的AI战略

我们此前曾有过分析,在汽车领域战况正激烈之时重注AI,并不是十分理性的举措,包括李想本人,也绝对没到可以全身心投入AI赛道的时候。

从目前的进度看,理想采取了一种更为务实的策略:AI领域的技术进步,优先为汽车业务服务。VLA大模型正是典型代表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,打消了业界对于理想的质疑。

5月中下旬有媒体获悉,理想汽车辅助驾驶“端到端”模型负责人夏中谱将于近期离职,这被视作理想已经开始从“端到端”向VLA模型进行切换。

在5月初的AI Talk中,李想分享了内部技术路线的思考,认为“端到端”并不能完全理解物理世界,而更像一种模仿行为,“应付大部分的泛化是没有问题的,但面对它从来没有学到的、特别复杂的(场景),就会遇到问题”。

此前理想在“端到端”方案中加入VLM视觉语言模式,就是为了弥补不足,但目前内部仍认为VLM能起的作用有限。相较于端到端,VLA最大的优势在于新增了与物理世界“交互”的能力,不但能理解周围环境,还能直接输出控制指令。包括蔚来的世界模型和小鹏的云端基座大模型,均开始增加辅助驾驶的世界通识能力和推理能力。

理想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负责人贾鹏曾在3月的英伟达GTC大会上说,理想自研的Mind VLA 将如同iPhone 4重新定义手机一样,“重新定义自动驾驶”。

但VLA上车,业界还没有先例,理想其实是在走一个“无人区”。不过得益于理想此前的“端到端”技术沉淀,以及行业AI技术的快速突破,理想当下走得还算顺利。此前李想曾特别提到,DeepSeek开源后,理想VLA进度加速了9个月。

如今理想的风格,也确实越来越像一个AI公司。4月,理想自研系统“星环OS”正式开源,成为全球首家开源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的车企,目的在于邀请行业参与者和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系统性能优化。

用AI能力来反哺汽车智驾能力,已经成为理想当下的核心路线,包括其AI战略的落地,也主要看“理想同学”怎么变,以及智能辅助驾驶怎么跑。

结语

5月中旬,李想出现在央视新闻的直播特别节目中,与主持人朱广权、理想L9车主岳云鹏共同进行主动安全实车测试,挑战了高速避障、隧道急刹、雾中制动等场景。此前,这是鸿蒙智行更多在做的事情,目的是通过央视舞台来普及智驾,扩大品牌的全民影响力。

而理想之所以选择在智驾受到广泛质疑的时候,依然站到台前,也显示了其在智驾安全方面的高度自信。

当下来看,尽管增程赛道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行期,但理想更多希望通过AI来进行另一种形式的“弯道超车”

此外,理想的芯片自研工作也在加速,开始不断引入高级人才。理想今年L系列焕新之所以选择搭载英伟达Thor-U芯片,一个原因可能正是马赫芯片量产进度不及预期。

有媒体报道,5月理想新入职了一位22级高管,化名张开元,向CTO谢炎直接汇报。据了解,张开元在某国产芯片大厂工作超20年,在芯片集成、半导体先进制程封装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。

尽管理想当下的局面看起来并不太乐观,但好在“压舱石”李想还能给外界带来足够的信心,不管是前瞻性还是纠错能力,李想已经数次做出了证明。

从AI路线当下的成果来看,理想的转型之路走得还算坚实。而接下来,就要看理想纯电SUV的市场表现了,虽然小米YU7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控制力,但如同理想此前的增程产品不被看好一样,不到最后一刻,你永远不知道理想能给市场带来什么。